News
以“流程+ 数据”双轮驱动,构建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互联融通的业财一体化体系
淮河能源基于业财一体化
推动财务数字化转型的探索实践
本文原载于《财务与会计》2025年第14期
摘要:为提升财务管理效能,淮河能源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近年来依托财务共享模式开展数据标准化管理、业财数据治理,加快业财流程融合、数据共享,强化数据分析对业务的赋能作用,实现业财全面深度融合,以“流程+ 数据”双轮驱动,构建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互联融通的业财一体化体系,实现了系统间的互联互通与数据共享,推动了集团财务数字化转型变革,为公司高效运营与科学决策奠定了坚实基础。
淮河能源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淮河能源)是安徽省大型煤电基地之一,业务覆盖煤炭、煤电、清洁能源等多领域。多年来,集团因业态多元、管理层级分散等原因,财务管理存在业财系统与“数据孤岛”林立、数据标准不统一、数据质量不高、财务管控与价值发挥能力不足等痛点。为解决这些问题,集团公司积极开展业财一体化建设实践,打通业财数据链路,促进业财深度融合,为推动财务数字化转型、提财务管理效能注入动力。
一、具体做法
淮河能源在“一网打尽、一屏尽览、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信息化建设总体方针引导下,明确了”三步走”的建设路径:首先,开展客商域、人力资源域、财务域、项目域等全流程数据标准化建设;其次,对业财关键节点开展流程梳理,穿透至最前端的业务流程,促进流程规范化、固定化、线上化,推动业财流程深度融合;最后,全面融合“人财物产供销”业务系统,并通过建立数据中台促进业财数据全面共享,同时利用数字技术增强业财数据分析能力,以财务数字化驱动战略决策,赋能企业业务发展。
(一)业财数据标准化
集团通过制定统一的数据标准、建立数据质量管理机制和强化数据安全防护措施,确保业财数据标准化高效实施。
1. 数据标准管理。集团公司依托主数据管理系统规范统一客户供应商、工程、科研等主数据,并将其划分为人资、销售、财务、采购、IT、静态数据6大类(见表1),涵盖组织结构、产品分类、会计科目、供应商、应用系统等40项主数据(共515231 条)。
同时,参考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并结合自身业务和信息化管理应用情况,集团分阶段开展数据标准编制工作,制定了覆盖人资域、财务域、资产域、设备域、生产域、采供域、销售域、党建域、合规域、项目域等业务领域的企业数据标准。在此基础上实施标准化的数据清洗与融合策略,去除冗余、无效数据,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关联性,并依据数据标准将数据划分为11个一级主题域、123个二级主题域(见表2),共涵盖2184张业务表、49 272个字段,以确保精确描述数据结构与属性。
此外,为实现会计核算与财务报表标准化,集团统一会计核算科目,针对煤炭、煤电、清洁能源、物流及金融等8大业务板块制定专门的会计核算标准,并在此基础上优化调整财务报表,确立财务报账标准。基于统一的会计科目、财务报表及财务流程,集团进一步对财务域信息的数据标识、名称、类型、格式、值域及计量单位进行标准化处理,并据此制定了《淮河能源控股集团企业标准—财务域数据标准分册》,确保集团内部财务数据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2. 数据质量及安全管理。
在建立数据标准的基础上,淮河能源从人力资源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投资管理系统、财务核算系统、安全风险防控系统以及设备管理系统等65 个系统中抽取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清洗、分类与标准化处理,以确保数据的规范与统一。
为保证数据质量,集团建立了数据质量管理机制,包括数据质量需求分析、数据质量检查、数据质量分析、数据质量提升等,定期根据数据唯一性、一致性、完整性、关联性、准确性、及时性等指标开展数据质量考核,发布信息系统数据质量分析报告,确保数据治理工作持续有效进行。
此外,为确保数据安全,集团还构建数据安全管理体系、印发《数据保护合规指引》(涉及数据分类分级管理、数据生命周期管理、数据授权访问、个人信息保护、数据安全风险管理等方面),并制定了数据保护管理负面清单,维护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
(二)业财流程协同融合
集团根据流程体系理论模型,结合财务管理现状,对全部业务流程开展专项梳理,设计业务流程融合管控体系,全面整合业务流、信息流、资金流、审批流,重点关注业务流程标准化与业财协同,不仅明确了各管理层级、各项业务的责任与边界,同时为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奠定基础。
1. 业财流程协同设计思路。在系统梳理财务管理业务流程过程中,相关部门通过梳理业务流程逻辑、确立业务规则、指定责任部门、明确适用业务情况、识别核心业务数据,编制详尽的业务流程说明、提出切实可行的优化提升建议,并在此基础上绘制直观的业务流程图和撰写配套的流程管控文件,确保业务流程执行的标准化与高效性。
以会计政策管理流程梳理为例,集团明确了意见征集、政策制定、研读推广、政策执行等环节的逻辑关系,确保流程顺畅、无断点,并确立研读推广方式等具体规则;指定财务部为牵头部门负责政策指导和审核下发,财务中心则负责编制具体政策文件;针对煤炭、电力、天然气等不同业务板块,明确政策适用范围及具体要求,确保政策与业务发展的契合度;识别会计科目、资金管理、税务管理等核心数据,建立科目校验及映射机制,确保数据准确一致;编制详尽的财务制度规范,并细化至二级单位,如会计核算在集团层面为成本核算制度和关联交易核算制度,在二级单位层面可进一步细分为发电成本核算制度、班组核算管理办法、对账管理办法及关联交易披露办法。在此基础上,绘制优化后的会计政策管理流程图。
2. 业财流程协同框架构建。基于财务管理业务流程梳理结果,集团构建了一套体系化的财务管理业务流程框架,涵盖财务规划、预算管理、核算管理、资金管理、税费管理等5大二级流程、10项三级流程和39项四级及以下的明细流程,并基于业务需求与现状,借鉴领先实践,补充明确了财务管理专项规划编制、财务管理专项规划回顾与调整、年度预算编制、年度预算调整、预算分析、预算绩效考评、会计政策管理、会计科目管理等8项四级流程,同时优化其余28项四级流程,对采购到付款、销售到收款、资金管理、存货到成本、薪酬等多个业务域进行需求分析,配置1 400多个业务类型,固化业务流程,推动业务到财务流程一体化。
(三)业财数据共享应用
淮河能源主要通过内外部系统对接与数据中台实现业务和财务数据及时交互和高效共享。
1. 内外部系统对接。在业财融合系统规划实施中,集团整体遵循“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逐步融合”的思路,采用高可用分布式集群技术、数据抽取——转换——加载(ETL)技术以及异构系统的数据采集、解析与转换等技术,研发支撑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的高效接入组件,构建满足高效数据接入、分布式数据存储、统一数据管理灵活数据共享的应用平台,全面接入内外65 个多源系统,实现数据的广泛融合。在系统对接层面,主要包括内部多数据源融合与外部数据源融合。
(1)内部多数据源融合。一是商旅报销业财一体化。通过搭建集差旅申请、审批、预订、报销、结算等于一体的智慧报销平台,并与预算、报账、核算系统融合,精准管控差旅行为和成本费用。同时整合国内1300个城市76万家酒店,37家航空公司资源,使员工因公出行可不借款、不垫资、不贴票,极大提升了员工商旅报销体验。
二是人工薪酬业财一体化。通过将财务共享平台与人力资源系统、员工保障系统互联互通,共享工资、五险两金及其附加的薪酬数据,实时交互数据信息,自动获取人工薪酬财务凭证及相关数据。
三是物资业财一体化。通过将财务共享平台与资产管理系统、物资采购管理系统、物资消耗系统对接,共享固定资产卡片信息、物资采购(预付、采购结算、采购付款、履约保证金退款业务)和物资领用等业务数据,实现资产价值信息从计划、采购到工程、投资、财务的全流程自动流转。
四是投资业财一体化。通过将财务共享平台与投资管理系统对接,互通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投资收益等数据,实现投资预算、会计核算、投资收益一体化管控。
五是煤炭销售业财一体化。通过将财务共享平台与煤炭销售系统、贸易销售业务系统对接,共享煤炭销售和贸易业务的应收款项、销售开票、销售核算等数据,实现煤炭销售、贸易业务、发票、核算、收款一体化。
六是合同管理业财一体化。通过将财务共享平台与合规法务系统对接,将合同台账、银行账号等关键业务信息向财务系统自动推送,并将执行结果反馈至合规法务系统。
七是预算核算资金结算一体化。通过将核算系统与全面预算系统互联,使全面预算四项费用、修理费、预提费用、科研支出等指标与核算系统账面数据实时交互,自动控制预算执行情况、自动反馈核算结果;通过与资金结算系统实时交互,自动控制资金预算,切实做到“无预算不开支”。
(2)外部数据源融合。主要是与上市公司监管机构、国务院国资委、国家税务总局等外部单位系统对接。例如,通过在集团公司的报表模块中应用流程自动化机器人,将报表数据自动上传至上市公司监管机构及国务院国资委系统,可提高数据上报效率;通过在税务模块中利用流程自动化机器人进行纳税数据的采集与计算,并与税务局系统对接自动完成纳税申报;通过在资金模块中部署银行前置机,将支付报文进行加密并传递至银行核心系统,实现与银行的数据互通。
2. 建立数据中台。淮河能源成立数据管理组织(大数据中心)构建数据采集、加工和流转的标准体系,形成统一的数据管理汇聚交换平台(数据中台)。数据中台是融合各单位部门信息系统海量数据的数据资源池,以打通数据链条、提升数据开放共享能力为目标,以快速响应业务需求、支撑业务创新为引导,通过数据的治理、采集、清洗、汇总,实现全业务数据的贯通融合,缩短数据价值变现链条,逐步沉淀形成企业级数据共享服务能力。
集团基于数据中台构建了衔接财务与业务的数据分析体系(见图1)。该体系以确保企业价值最大化为整体目标,综合考虑企业的盈利、战略、营运和风险四大价值,通过选取关键财务指标(如利润总额、投资收益、投资回报率等)以及结合矿井产量、产品产量等业务指标,实现从财务到业务的深度洞察,并利用全面预算、股权及工程投资、集团偿债能力等指标对公司进行全面评估和监管,为集团业务战略的制定及落实提供分析工具。具体运用结构分析、标杆分析等多种深度分析方法,以饼状图、柱状图等多维图表形式实现各业务板块指标数据总量、比例分布、计划完成情况的可视化展示。通过详细的数据分析结果,揭示数据背后的业务逻辑和趋势,使集团能够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和机会,为业务调整和优化高效赋能。
3. 数据分析向业务域拓展。淮河能源通过加强多维度分析能力,持续深化数据分析在财务管理领域中的应用并向各业务领域延展。以成本为例,集团深入剖析行业、产品、资源、设备及操作活动等多维度成本数据,不仅分析煤炭、电力、燃气各板块成本构成,还细化至焦炭、甲醇、二甲醚等产品成本与盈利能力评估,并对标行业先进,同时关注资源与设备成本,分析维修成本结构以及作业活动的贡献与成本变动趋势,从而全面挖掘成本节约的潜力,为管理控制与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在销售业务方面,集团深度整合销售市场、销售业绩、营销网络以及客户分析等多维度的业务指标与财务分析数据,在销售收入、市场份额等销售市场财务指标基础上,进一步展开产品系列、地区的深入分析,并以销售规模和贸易业务销售效益两类指标衡量销售业绩,以营销区域布局和渠道销售效益两类指标进行营销网络分析,以应收账款、授信额度、前十大客户销售收入占比等指标分析客户特性,从而构建起全面、精准的煤炭销售业务分析体系,使集团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市场动态,便于企业优化销售策略,提升销售效益,最终实现业财协同增长。
二、建设成效
(一)扎实落地财务标准化
集团通过编制11套数据标准,实现集团级数据定义、数据管理、数据交换的标准化、规范化,解决了跨系统应用集成交互时底层异构数据库数据的统一管控与访问问题,攻克了跨平台异构数据源转换、并行多表同步以及集群ETL处理等技术难题,在促进数据交换、推进系统融合贯通的同时,实现了同板块、同业务会计政策的统一,目前已规范约2万个项目主数据,优化85张财务报表,完善890条财务报账标准,形成了会计核算和财务报表标准化体系。
(二)全面深化业财融合
集团通过系统集成与数据中台建设全面深化业财融合。在系统集成方面,依托财务共享平台已累计与40多个业务系统对接,与15 个金融机构银企直联,消除“信息孤岛”,提升了业财数据的交互性、协同性。在数据中台建设方面,一是利用数据中台打通数据链条,推进数据共享和价值释放,大幅降低了数据获取门槛;二是聚焦业务需求及痛点快速出具分析报告,实现了数据价值裂变创效;三是推动数据赋能业务,快速实现业务能力传递。
(三)持续创新财务价值
在财务数据价值方面,集团通过持续拓展财务数据分析应用,为业务优化和战略决策奠定了数据基础。目前,集团每月向内外部输出数据30余万个,输入数据20余万个,财务数据价值逐渐显现。在财务人员价值方面,随着财务工作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如报账业务实现“电子跑腿”、管理财务报表实现自动化编制,70%的财务人员从基础核算转向高价值的管理会计工作,通过深度挖掘数据为企业创造更多财务价值。
主要参考文献:
[1]陈虎,赵旖旎.数智化时代的财会监督[J]. 财务与会计,2023,(22):9-12.
[2]刘秋冬.中国海油建设世界一流财务管理体系的探索和实践[J].财务与会计,2023,(17):4-7.
[3]李娟,陈羽舒,张炜楷,等.N医院基于业财数据治理的财务管理数字化转型实践[J].财务与会计,2024,(3):51-53.
本文引用格式:
陈兴才.淮河能源基于业财一体化推动财务数字化转型的探索实践[J].财务与会计,2025,(14):22-25.
获取本文PDF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