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News

陈虎:云技术在会计领域的应用

在会计领域,云技术的关键价值在于推动业财一体化管理、提升数据治理水平、重塑价值挖掘能力和助力系统扩展升级。

云技术在会计领域的应用
作者:陈虎
本文发表于《财务与会计》2021年14期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云技术在各行各业得到了广泛应用。在会计领域,云技术的实践落地将整合财务核心资源,推动财务职能转型,重塑企业财务能力。本文介绍了云技术的基本特征和发展现状,提出通过构建财务云系统框架、打造财务云核心能力等实现云技术在会计领域的落地,指出云技术的关键价值在于推动业财一体化管理、提升数据治理水平、重塑价值挖掘能力和助力系统扩展升级。

引言

在“大智移云物”等一系列新兴技术的持续发力下,传统企业纷纷踏上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转型的进程,财务部门作为企业天然的“数据中心”,将从企业价值的守护者转化为企业价值的创造者,成为企业的“数字神经系统”。为此,财务需要完成三个阶段的转变:一是以财务共享为起点,将分散于各地的基础财务业务集中起来,进行专业分工和流程再造,并借助信息化手段,构建覆盖全业务流程的财务信息系统,完成财务的工业化和信息化;二是在财务共享的基础上,运用工作流引擎、API、RPA、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逐步实现开放系统间集成、封闭异构系统的连接以及不同场景下的智能化应用,完成财务的自动化与智能化;三是未来需要实现企业内外部数据的及时、广泛采集,从企业的小数据集转化成大数据中心,借助经营预测、风险预测的模型和工具,为管理者提供数据驱动的决策支持、深入价值链的业务支持以及更有效的风险控制。

“大智移云物”中,云计算作为以云技术为基础的新型IT服务模式,具有资源池化、快速部署、弹性伸缩等高普惠性特征。云技术可以有效整合、统一调度大量互联网、信息处理器资源,通过IaaS、SaaS、PaaS等服务模式实现财务服务能力的共享与复用,以更低的硬件设施建设、应用软件开发、持续运营维护成本投入,重塑企业数据储存、管理、计算、发现能力,激发财务数字化转型的创新型活力,驱动财务数字化革命链接企业未来。

一、云技术的基本特征

云技术是指在网络通信服务范围内,将硬件、软件、互联网等系列资源归集整合起来形成资源池,实现数据计算、处理、储存和共享一体化的一种托管技术。应用云技术,用户的数据计算能力不再受本地硬件、软件等信息网络设备局限,可借助于计算机网络将数据上传至服务方,由服务方进行所需计算和处理,实现按需付费、灵活便捷的自助式服务效果。

在“云技术”的真正含义中,“云”是互联网、计算机网络等ICT(信息与通信技术)资源的形象化说法,每一个用户作为接受服务的对象,都是所谓的“云端”,在“云化”时代,无论用户身处何时何地,都能按其所需轻松享受到ICT所提供的服务。简而言之,云技术是指实现这种服务模式的一系列技术的总称,包括网络技术、信息技术、整合技术、管理平台技术、应用技术等。其中,虚拟化技术、分布式并行计算技术、分布式数据储存技术是关键核心技术,容器技术、微服务、声明式API等作为衍生技术,也将与核心技术相互驱动,赋予云技术资源池化、快速部署、弹性伸缩等核心力量。

(一)资源池化

“云”是ICT资源的汇聚,其核心理念体现为资源集中、动态管理、按需调配。可见,将分散的资源进行归集并整合重组、构建合理的资源池是实现“云化”的第一步。

资源池化的关键在于将大量分散的、还未充分利用的计算应用能力加以归集,并整合至可承载高负荷计算量的服务器上,实现全网统一调度。虚拟化技术通过资源抽象特性,在隔离软件应用、硬件设施、数据信息的同时,打破软件部署、硬件配置、数据分布的界限,搭建弹性ICT资源架构,优化虚拟资源与物理资源的动态配置。传统虚拟化技术在部署应用、移植应用等环境创建过程中,应用过于复杂,而容器技术作为轻量级的内核操作系统层虚拟化技术可灵活构造ICT资源“集装箱”,将程序应用所依赖的所有代码、底层操作系统进行“打包”,实现底层基础设施的高效沉淀复用以及上层应用部署的灵活迁徙重组,提升资源池化的效率与效用(如图1所示)。

▲ 图1 虚拟化技术应用架构示例

(二)快速部署

随着云技术的发展,云端用户的数量与规模在短时间内出现了爆发式地增长与扩张,多用户访问请求并发的情景成为常态,部署在单点上的应用将难以保证随需响应用户的时效性和灵活性。面对这一挑战,云技术需要分布式并行计算技术、分布式数据储存技术在应用部署和运行支持过程中发挥作用。

分布式并行计算技术可以将具有大量计算处理需求的数据分割成小块,交由多台计算机同时、分别运行计算,并综合计算结果,达到平衡负载和共享资源的双重功效。根据相同的理念,分布式数据储存技术将海量数据分散储存于多台独立的储存服务器中(如图2所示),达到分担储存负荷的目的,满足大规模储存应用的需求,同时利用ICT的抽象特性和虚拟化技术将不同用户的储存数据贴上不同的标识,保证数据的可调取性、安全性、可靠性。借力于分布式并行计算、分布式数据储存技术,可以随需满足大规模用户对计算、处理、储存、互联网等ICT资源的调用请求,实现快速部署。

▲ 图2 分布式数据储存技术应用示例

(三)弹性伸缩

数字化时代下,规模化、多用户已然成为基于云技术IT服务模式的基本特征,而云技术动态弹性伸缩的特性加强了统一调度资源、实时匹配用户需求这一资源管理的服务性能。云技术的弹性伸缩可以弱化不同层面资源间的相互依赖,根据时下用户的资源、任务需求量自动调整服务策略,实时控制系统整体的计算吞吐量,具有自容错、自管理的服务性能。

弹性伸缩发挥按需调配的最终效用,离不开虚拟化技术对底层系统设施的共享与复用,离不开分布式并行计算及分布式数据储存技术对系统资源的调度与扩展,更离不开云原生的强力助推。云原生是一种新型技术体系(如图3所示),其代表技术包括微服务、服务网格、声明式API和DevOps(一组过程、方法与系统的统称)。云原生通过构建低耦合、高内聚的系统架构,在实现异构资源标准化并快速弹性扩容的同时,减轻因需求变更导致的系统迭代成本,充分满足新业态下业务多样化、敏捷性、智能化的需求。“原生”意味着云原生技术体系将赋能系统应用在云环境中进行本土开发运行,并将远高于虚拟技术的弹性响应级别。未来云原生将成为下一代云技术的内核。

▲ 图3 云原生应用示例

这一系列资源的相互促进与赋能,实现了ICT资源的云化。如同发电厂一样,云技术也将赋予各类ICT资源新的能量,输送给各位云端用户,点亮数字化的明灯。

二、云技术在会计领域的落地

在传统财务信息系统架构中,不同部门间的数据尚未彻底打通,业财税未实现深度一体化融合,企业数据难以被全局规划与定义,组织灵活度较低。云技术可帮助企业将后端财务系统配置与前端新型商业模式进行匹配,打造全新的立体化财务信息系统。

在云技术的助力下,财务信息系统将实现财务服务能力的共享与复用,加速数据资产的价值变现,帮助财务部门主动寻求转型与突破,构建企业级的财务服务能力。以中兴新云FOL财务云信息系统为例,该系统以财务共享为核心,集合费用、采购、销售、核算、资金和税务六大体系,通过各个系统的互联互通,实现业务数据的自动采集与财务处理的智能高效。

(一)构建财务云系统框架

中兴新云FOL财务云信息系统共划分为8个模块(如图4所示)。

▲ 图4 FOL财务云信息系统架构框架图示例

1. 业财连接模块涵盖员工报销、采购付款、销售收款、资产报账、人力薪酬等领域,模块内有票联系统、财务云小程序、智能票据箱、采购共享——智能应付云、采购共享——线上采购商城、营收稽核等核心系统,可智能化采集前端业务信息,帮助企业实现与关键利益相关者的连接,打通业财数据线上通道。

2. 财务控制模块主要包括合同结算系统和预算控制系统,两系统与报账系统对接,内嵌管控规则,规范企业合同执行管理,对预算进行过程控制和事后分析,保障企业业务规范可控。

3. 共享核心模块包括电子影像系统、电子档案系统、智能采集系统、智能审核系统、共享运营系统、报账系统,该模块承接前端系统传递的数据,对任务进行加工、处理,规范业务流程和操作并记录财务交易事务产生的数据,进行统一管理,推动企业提升运营效率和质量,沉淀经营数据和信息。

4. 发票税务模块包括销项发票管理系统、发票池、进项发票认证系统,其为企业提供从进项管理、销项管理到纳税申报、税务大数据分析和税务预警全流程的服务保障,高效支持企业发票管理,沉淀发票价值数据。

5. 会计核算模块主要包括会计核算系统、合并报表系统与共享运营系统对接,实现账务处理自动化、核算智能化,可实时生成不同口径下的账簿报表。

6. 资金管理模块包括银企互联系统和资金管理系统。其一方面通过系统直联技术与各银行系统对接实现银企互联;另一方面对资金计划、资金调度、资金结算进行运作管理,实现银行账户可视化、资金集中运营管理,提高企业资金使用效率,防范资金风险。

7. 税务管理模块包含税务大数据和税务预警,其基于统一的税务信息共享平台,建立全生命周期的税务管理体系,对进项管理、销项管理到纳税申报提供全流程支持和保障。同时,对税务数据进行整合和沉淀,形成集团的税务大数据,为更有效的税务循环提供支持,实现税务风险的监控和预警。

8. 财务云图模块可实现海量数据的可视化展现,其汇集企业内外部数据,从数据中挖掘有价值的信息,结合大数据分析模型及算法,为企业数据管理、分析、应用提供支持。

(二)打造财务云核心能力

财务云信息系统平台以数据中台为企业数据应用的核心,具有微服务架构、分布式管理、集团云化等特点。数据中台作为财务数字化的底层支撑,是云技术在财务领域的核心发力点,并且充分承袭了“云”的设计理念——共享与复用。所谓中台,就是企业级资源整合、核心能力沉淀、数据共享的公共服务平台。企业通过整合不同业务单元间可复用的核心业务和数据资源,将运营管理模式打通、下沉,形成中台,实现服务共享、 能力复用、数据互通,使任何业务单元都能快速具备企业的核心能力,减少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FOL财务云数据中台对企业经营、财务数据进行精准沉淀,实现数据的分层与水平解耦,通过数据建模实现跨域数据整合和知识沉淀;通过数据服务实现对数据的封装和服务开放。在数据中台的支持下,财务云信息系统的微服务架构、分布式管理、集团云化的架构特点得以持续为财务数字化转型释放能量。

1. 微服务架构。微服务是一种系统架构上的设计风格,主旨是将一个大而全的复杂信息系统按照业务模块拆成若干个简单的小型服务,每个小型服务其实就是一个轻量级的系统,它有自身的数据库,可独立部署运行。微服务的“微”,首先是指它的责任足够单一,且相互隔离,服务间通过轻量级的API进行通信协作,保证每个服务良好的高可用性;其次还有“微不足道”的意思——当某个服务出现故障,它不会影响整个系统,提升系统的风险防御性能。与传统信息系统服务模式相比,微服务的优势包括:(1)独立的可扩展性。每个微服务都可以根据业务实际增长情况,独立进行横向或纵向的快速扩展。(2)独立的可升级性。每个微服务都可以独立进行服务升级、更新,不用依赖于其他服务,结合持续集成工具可以进行持续发布,开发人员可以独立快速完成服务升级发布流程。(3)开发效率高。每个微服务的代码均只专注于完成该单个业务范畴的事情,这样可以提高代码的可读性,进而可以提高研发人员的生产效率。(4)语言无关性。每个微服务的开发语言都可以不同,研发人员可根据业务场景选择适用的特有技术路线。这样在面对新技术或新框架的选用时,微服务能够更好地进行快速响应。(5)故障和资源的隔离性。在系统中出现不好的资源操作行为(如内存泄露、数据库连接未关闭等)时,仅会影响单个微服务;微服务只专注一块业务,相对代码体积较小,启动速度快。(6)原生基于“云”的系统架构设计。基于微服务架构设计风格,可以构建出原生对于“云”具备超高友好度的系统,与常用容器工具(如Docker)能够很方便地结合,构建持续发布系统与IaaS、PaaS平台对接,使其能够方便地部署于各类“云”上, 如公用云、私有云以及混合云。

FOL财务云信息系统采用微服务架构,实现了组件化、服务化。该系统不依赖于其他服务,拥有独立可扩展性和独立可升级性,每个功能模块都可根据业务实际增长情况和需求实际变化情况,独立进行横向、纵向扩展以及服务更新、升级,并结合持续集成工具进行持续发布,开发人员可以独立、快速完成服务升级发布流程。同时,FOL还尊重企业的历史投资,可在企业已有系统的基础上独立、个性化部署新的功能模块;各功能模块可积木组合,适配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财务发展特点;通过FOL的接口平台,各功能模块可实现全面连接。

2. 分布式管理。微服务架构利用Docker等容器工具解耦财务系统中的各功能模块,通过组件化、服务化,给财务系统的独立扩展和独立升级安上快捷键。伴随着企业业务的开拓与不断发展,财务服务需求量直线上升、财务服务范围不断扩大,微服务架构随着财务系统功能点及服务覆盖面的急剧发酵,承载着大量的ICT资源从原本集中的域中逐渐分散出来,开始呈规模式增长,亟需统一的管理与调度。面对大量容器管理的新挑战,分布式管理直击具有规模性资源的调度与配置问题,借力于容器编排调度引擎(例如K8S等),以全局性的视角,构建去中心化的开放性管理网络,将分散在不同区域的物理资源和虚拟资源通过互联网实现动态调度和配置,同时整合应用系统前后端,实现跨平台、跨数据库的资源管理。分布式管理的特点包括:(1)均衡负载。分布式管理平台聚合来自各方的服务请求,实时监控各服务器的资源吞吐量,动态匹配任务与资源,达到最佳的资源配置,均衡负载。(2)弹性机制。分布式管理是服务于微服务架构的,同样具有轻量、可伸缩的弹性机制。当微服务架构的数量出现变动时,分布式管理平台也可随之轻松部署或拆解。(3)转移失效。分布式管理平台可实现各服务器之间的状态同步,避免在某一服务器宕机时出现用户操作失效的情况。

财务部门是企业的数据和信息中枢,随着其所掌握数据量的不断增加,将逐步成为企业的大数据中心,但传统的按照业务模块垂直扩展的方式已经难以跟上现代财务系统信息化、数字化的进程。可考虑以Docker等容器工具及容器编排调度工具作为分布式管理平台的双核引擎,将交易处理系统、账务系统、配置数据库(例如机构代码、交易类目、汇率等)等以水平扩展的方式进行负载均衡,提高财务系统整体性能。

3. 集团云化。传统的IT模式下,软件应用程序作为单个项目进行开发,具有单个代码库和单个部署文件,但这仅适用于小型软件应用程序。全球化经济的快速发展催生出众多大中型集团企业、跨国公司,其整体规模庞大、体系复杂、分布广泛,且部门众多、需求分散,不可避免地导致了财务系统的重建、复建,代码库庞大。为达到统一规划、节约资源的目的,可考虑集团云化,从资源节约的系统构建理念出发,搭建一体化的财务管理平台,帮助企业打造大平台共享基础设施的能力,实现基础设施集约化。

集团云化的核心理念是在资源池化的基础上采用多租户技术以及接口平台促进财务服务能力的共享与复用,全面实现资源统筹利用。多租户技术是一种软件应用架构技术,它能够在确保各用户间数据隔离性的同时,在多用户环境下实现相同系统或程序组件等基础网络设施的共用,是云技术架构中面向服务的最为典型的应用模式。数据的共享与隔离是多租户架构的两个核心功能点,二者相辅相成:共享程度越高,租户成本越低,技术实现难度则越高;隔离程度越高,租户成本与技术难度则与之呈反向发展。集团可根据不同业务规模、财务管理需求,对共享程度与隔离程度进行权衡,选择不同的多租户部署架构。在实现多租户“连通云端”的基础上,接口平台将作为重要结点,完成财务信息系统内部各系统模块间的灵活联接,以及外部与业务系统的无缝对接。

FOL财务云信息系统按照集团多租户及接口平台的理念设计,部署在集团内部私有云上,通过网络以服务的形式交付和使用(如图5所示)。用户部署一套标准系统后,可以定义子集团和共享中心。系统支持不同租户之间配置与数据的不同程度隔离,从而在保证每个租户数据安全的同时满足集团个性化需求,并且,分子公司无需单独购买软硬件、建设机房、招聘IT人员,就可以按需使用财务云信息系统。同时,财务云利用接口平台实现与外部系统之间的数据交互,能够实现高效的接口开发、稳定的数据交换、拔插式灵活部署以及接口运行的实时监控。

▲ 图5 集团云化图示例

三、云技术的主要价值

在全球化数字经济的发展进程中,以云技术为代表的一系列新兴技术正在不断为数字化趋势打开新局面,预示着未来的无限可能。在会计领域,云技术的实践落地将整合财务核心资源,推动财务职能转型,重塑企业财务能力,驱动财务走向数字化未来。

(一)标准化系统模块推动业财一体化管理

云技术通过财务服务能力的共享与复用来提高财务信息系统的整体性能,这需要依托于前后端集成框架、系统接口平台、API接口组件标准化等应用落地,实现前端组件复用、接口多端复用以及前后端并行开发,支持系统模块间的无缝连接、升级。系统的组件化和接口的标准化极大地推动构建云技术服务支撑能力所需共性组件从烟囱式ICT工具向标准化、模块化、敏捷化平台工具演进,构建轻量级、一体化的财务信息系统。在云技术的应用下,财务信息系统能够灵活掌控和轻松调动财务系统内部的各财务、交易处理模块以及高效对接外部业务系统,在一定程度上重设了财务、业务处理流程,扫清线下处理环节,统一规范线上操作过程,增强财务与业务部门间的联动性,同时全面实现业财数据的实时归集和准确沉淀。云技术为业财处理流程的标准化、规范化以及系统间的数据交互提供灵活轻便的信息系统构建环境,使财务信息逐渐走向标准化、财务系统逐渐走向平台化,从流程再造和系统搭建两个层面促进业务财务一体化管理。

(二)云化存储管理提升数据治理水平

基于云技术的分布式数据管理模式可以打破物理介质的限制,从中心化数据架构部署向分布式数据架构扩展,实现数据的直接摘取与实时传输,降低数据管理成本的同时提升数据质量,开发数据价值。财务部门作为企业天然的数据中心,通过大数据、物联网、API接口等技术整合,由内而外地提取海量财务、业务数据,随着时间积累、规模扩张,传统数据管理模式下的财务部门将“负重前行”。云技术应用下的分布式数据管理将财务部门超重型数据体系分装成轻量的“数据小包裹”,分布存储在云端的资源池中而非单一的物理位置,并构建起数据资源实时共享的业财交流平台。架构在“云中”的财务系统可以直接搬运企业资产、合同、税务、现金流、投融资、账务数据等内部数据,支持企业对自身业务活动和管理经营进行分析预测;实时索取围绕供应商、客户、投资者、债权人、政府等外部利益相关者的财务数据、非财务数据、宏观经济及行业数据,便于企业认知和应对外部环境所带来的风险和机遇。

(三)强化基础算力,重塑价值挖掘能力

算力基础设施的本质是计算和网络资源的规模化,想要实现其能力的持续提升与广泛输出,就需要以基于云技术的IT服务模式作为核心“操作系统”,通过全面扁平化互联网、通信基础设施的管理流程,高效协调硬件设施、应用软件间的协同工作,对各种ICT资源进行深度管理和整合。以云技术为发力点,在算力不断进阶的全面推动下,大数据采集、挖掘、分析等数据发现技术将引领财务变革朝着数字化方向发展,帮助财务基于决策的需求,聚焦于数据的分布、变化、对比、预警和预测分析,发挥“导航仪”的功能,使企业能够预先评估未来趋势、合理制定战略决策,包括商机洞察、资源分配优化、业务模式变革、交易方选择、产品市场定位、现金流动态模拟等。同时在多方面深层拓展和创新财务分析:一是分析指标由侧重财务指标向企业经营全面化指标转变;二是分析方向由事后分析向事前预测分析方向转变;三是分析方式由静态固定频次分析向实时分析、实时预警转变;四是分析成果的落地应用得以广泛加强。

(四)柔性部署环境,助力系统扩展升级

基于云技术的IT服务模式可以为财务软件应用和其他新技术提供柔性部署环境以及核心技术支柱。互联网、通信基础设施作为底层建设在云环境中逐渐趋于平台化,微服务、容器技术等一系列云原生技术通过异构资源的标准化实现接口平台的弹性扩容,为上层应用创造部署基础,同时为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兴信息技术提供配置能力。相对于其他技术而言,云技术具有更高的普惠性能力,其构建的开放性、平台化接口环境具有更高的扩展性,帮助财务“轻装上阵”直面数字化转型。财务数字化转型正是系统迭代和技术加持的过程,云技术将帮助财务系统软件和应用服务在不断升级迭代的过程中,有效避免互联网、通信等基础设施的重建、复建,以较低的系统开发、运维成本投入实现更高的ICT资源协同效用,以较轻的系统架构搭建实现更高价值的财务共享服务。在数字化的未来,云技术将为财务转型插上承载科技力量的翅膀,在引领财务寻求变革和突破的同时,实现财务的数字化软着陆。

主要参考文献:

[1]德勤.2020技术趋势报告[R].2020
[2]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中国云计算产业发展白皮书[R].2019.
[3]彭娟,陈虎,王泽霞,等.数字财务[M].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2020:29.
[4]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发展白皮书(2020年)[R].2020.

本文引用格式:

陈虎.云技术在会计领域的应用[J].财务与会计,2021(14):67-72.